Thursday 1 May 2014

"远离电视”周 (Screen Free Week)

20世纪60年代,电视机普及到美国家庭中。40多年后,在这个全面媒体化的“地球村”里已经很难找到一个没有电视存在的角落。然而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医生注意到了电视给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儿童成长带来的危害。5月5日至5月11日是美国“关闭电视周”,这一活动在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响应。 

反电视运动发展10年来,在美国和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1997年约400万美国人参与了为期一周的活动。去年,这一人数上升到了760万。而今年该活动的影响力已经从美国辐射到了世界其它国家,英国、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日本、意大利、墨西哥和中国台湾地区等10个国家和地区都于4月25日展开了“关闭电视周”的宣传,形成了小规模的世界性群众运动。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罗克兰县的一家幼儿园,一群3到5岁的孩子就将以他们的方式度过这“远离电视”的一周。5岁的小詹文有不少设想:“我们可以看书,玩玩具,去游泳,天气好的话我们可以做游戏。”4岁的约书亚的日程也很忙碌:“我想画画,还要到朋友家去玩。”而一名孩子的母亲也表示,她和丈夫要以身作则,尽量忘了电视。




美国儿童与自然网络 同在大自然 ——通往更牢固、更亲密家庭的路径指出:
根据最新的研究,约70%的美国婴儿能培育出牢固的依恋关系,尽管有人认为这一数字正在 下降。剩余的30%被认为存在某种形式的不牢固的依恋关系。 
那些依恋关系不稳固的儿童在其一生 中经历焦虑、有不安全感、行为异常、关系障碍等问题的风险会更大。相反,牢固的依恋关系有助 于培育儿童的信任感、自信心、怜悯心和自律(管理负面情绪和控制冲动)的能力,而这些均为在 社会上与人和谐相处所需的重要素质。

此外,关于大脑发育的最新研究显示,牢固的依恋关系与一 系列统称为执行能力的心理过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包括语言推理、计划、记忆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 怎样才能给您的孩子一个牢固的依恋关系呢?当了解到此事不难,您就会松口气了。做法 有:抚慰正在哭闹的婴儿,哺乳饿极了的婴儿,与婴儿对视,对他笑并玩躲猫猫,亲切并嬉戏般地 和他说话,并知道在婴儿不需要拥抱、挠逗或喂食时给予他们一个安静的空间。

这些做法可总结如 下: 提供充沛的情感(随时准备与孩子做情感交流) 情感分享(与孩子一起对共同所见、共同所闻和共同经历的事物作出反应) 依循孩子的暗示(留意孩子为他(或她)需要些什么所发出的暗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家庭的纽带会继续在其社会及情感 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些鼓励孩子分享其想法和感受、倾听并对 孩子需求做出合理回应的家长和其他抚育者,能帮助儿童在步入青 少年期间及之后都能更加自信和有安全感。

虽然培育牢固的依恋关系不是难上加难的“火箭科学”,但提供这样的关注也不总是那么容易 做到的。对此不了解、压力过大、或背负多重责任感到难以应付的家长可能不能胜任为婴幼儿提 供他们所需要的关注。 为了营造牢固的依恋关系,每位家长最先需要具备的是对儿童发育的基本常识和理解。

家长有时需要帮助来认识婴儿的需求——例如,婴儿啼哭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忽视这些啼哭会增加 婴儿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帮助他们成长得更为强壮和更具适应能力。 此外,为了照顾孩子,所有家长都需要获得到对他们自身的支持。支持的方式可以是工具 性的,例如提供幼儿保育和家务方面的帮助。但也可以采取情感支持方式——由辅导员提供指 导,在面临子女养育方面的挑战时由父母同伴提供同情和鼓励,有时专业人士也可就沮丧、焦虑 和很多初为父母的家长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咨询。

最后,当家长期待与子女建立牢固的依恋关系时,他们经常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回顾他们在 孩童时期是如何被关爱的。根据对依恋关系的研究,家长如何认为他们过去是怎样被对待的—— 这被称为“有关依恋关系的思维定势”——与他们在事实上是如何被关爱的同等重要。

网站还提出了一些给不同年龄组活动建议: 

婴儿 

迈出你的脚步
背着或抱着您的宝宝到户外去闲逛吧。下决心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并关闭响铃,从 而使您能专注于宝宝。环顾周围的天空和树木。注意周围色彩的变化,对松鼠和其他小生命问 好,倾听鸟鸣和微风。尽情地发出赞叹声。

大自然中的抚慰助手
您的宝宝在耍脾气吗?带她/他到户外去吧!坐在秋千上,或在斑驳的树荫 下摇动婴儿。来一段月光漫步。您会惊奇地发现大自然会是一个多么优秀的抚慰者。

神奇的触摸
帮助宝宝去触摸大自然每一件神奇的造物。触摸树皮是什么感觉?野草?苔藓?光 滑的鹅卵石?塘水?与宝宝一起分享这些经历。如果宝宝发现了什么让自己感觉甚佳的东西,那 就让他(她)尽情把玩,只要宝宝的注意力没从该兴奋点离开。

自然哺育园
在下一个风和日丽之日,到户外去呆上一个上午或下午。在树下铺上个大毯子。带 上书、小吃、一些柔软的玩具。让宝宝在您身上或周边摸爬滚打。观察空中的鸟儿和地面上的婆 娑树影。和宝宝蜷缩在一起打个盹,深呼吸。

对于孩子来说,周末就在家的附近,在自然中散 步,是多么有意义。我们能体会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 化。孩子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在自然中和动物植物的关 联,感受到了我们在自然中的位置,这个才是他们长大 了开阔自己视野和心胸,表达自己情感的基础。 ——妹妹妈妈 (李女士)

幼儿 

水中的虫子
到水坑、溪流、池塘或海滩边去,让小家伙们往水里扔卵石。他们喜爱收集大小 不一的卵石,和投石入水所发出的叮叮咚咚的声音。欣赏一下向水中投掷一把石头所奏起交响 乐。离得近点,和孩子一起倾听。如果孩子居然乐此不疲,不用感到惊讶。耐心一点,享乐其 中。

大自然的展示和述说
孩子们喜欢收集大自然中的物品。如果孩子找到一件特别的宝贝,趴下 来去花点时间作出回应并对这一发现点评一下。您甚至可以把家里的桌子摆出来,用来展示采 集自前庭后院的橡子、树叶、贝壳、羽毛、石头、种子外壳以及其他大自然的馈赠。

挖地掘“宝”
孩子们刚好找到一块不错的泥土地或开阔的沙土地?如有可能,就地开挖吧!您 可能需要携带一些铲子、罐子、勺子之类的工具。或者直接用手挖,反正您过后总能把手上的 泥土清洗掉。假装向孩子们订制沙土做的果派或者泥巴制作的点心,让孩子知道它们是多么 地“美味”。用挖出的泥土做一个房子的形状,让孩子和你一起打造并进行装饰。

拓展嬉戏的空间
如果有父母或祖父母在身边提供安全保障,幼儿通常会大胆地去追寻令他们 开心的户外探索活动。当小不点们攀爬倒地的树桩,淌过浅溪,或追风嬉闹时,牵住他们的小 手。把他们抱起来,帮他们越过较高的草丛或较深的雪地。和他们一起趴下观察兔子、蚯蚓, 或家居周边的野生动物。和他们肩并肩地躺下去数云朵或星星。


学龄儿童 

鼓励孩子从事绿色栽培
问孩子们他们是否喜欢栽培花坛或者整个花园。让他们自己去选择颜色 和植物。他们也可以自行确定栽培主题,例如打造一个蝴蝶花园(用于吸引蝴蝶)或者 Salsa (注:一种墨西哥食品)调味汁菜园(种植西红柿或酸浆果、洋葱、辣椒和香菜)。大家一起做 花园的设计、栽培、和花园的养护,并一起享用花园的收获。

快乐远足
学龄儿童是优秀的远足者,尤其是当您注重远足活动的娱乐性而不在乎走了多少公里 的路程。一开始,您可以利用当地的书店和网络资源去查找吸引您去探索的地方。一旦到了那 里,尽可能地遵循孩子的提示。或许,他们想找根棍子来做宝剑或魔法棒。或许,他们想爬树, 或在小水沟上搭个水坝。您可让他们随心所欲,但对他们的活动你要不失照看。随着您和您的孩 子在户外自信心的增长,您可以适度放宽他们离开您监管去自由嬉戏的空间。牢固的家长——孩 子依恋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供孩子培养独立能力的安全基础。

绿色建筑
下一次您带孩子去小溪边或市区的大树下玩耍时,可考虑问家庭成员是否有人想建造 仙女屋或者精灵屋。利用木棍、石头、树叶、青草和其他自然物品修建自己的建筑,并用卵石、 木棍、花朵等来装饰它。您可以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集体活动,让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在该房屋中 各自建造不同的房间,甚至在该迷你村庄中单独修建一座小木屋。

木棍赛跑
在一起开心是建立家庭纽带的神奇方式,所以把傻里傻气的木棍赛跑介绍给您的孩子 来开心吧。先找一条有步行桥的河流或小溪。让每个人找一段小木棍,带他们到位于河流上游的 桥这边,当数到三时投下木棍。跑到桥的另一端查看谁的木棍最先出现。和低龄幼儿扔卵石一 样,这项游戏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注意力,因为孩子们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木棍、谋划跑得更快 策略、为比赛欢呼鼓劲。准备好该比赛会久延不绝....尽情去享受吧!

夜猫子
来一次夜晚露营也是营造家庭纽带的神奇方式。甚至在天黑后把孩子带到户外也是一种 令人兴奋的“在一起”活动形式。在家庭院落、附近的灌木丛或邻里的的小路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户外 活动。孩子们喜欢拿着手电筒照亮前方的路,以帮助他们发现动物。过一会后,选择一个地点蹲 下身来,关掉手电筒。大家挤成一团,凝望星空。倾听夜里四周的声音。夜晚在户外消磨的时光 会以某种方式使人们变得格外亲近。

构筑城堡
帮助孩子收集树枝、防水布、绳索和其他材料用于建造他们自己在大自然中的隐匿 处。或许他们想在树上搭一个平台、一个林中的观鸟隐秘小屋,或者在附近的小溪边搭建一个秘 密堡垒。当他们需要搭建自己的建筑物时,尽可能审时度势地扮演相应的角色。


Truglio recommends that children spent no more than 1.5 to 2 hours in front of any kind of screen each day.
From: http://m.livescience.com/27076-toddlers-digital-media.html

Picture & Text from: http://news.sina.com.cn/cul/2005-04-26/15126009.html http://www.childrenandnature.org/downloads/chinese/FamilyBonding_SCh_2014.pdf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